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自律5年: 放下手机时, 我养成了5个低成本爱好

发布日期:2025-05-29 07:50:30 浏览:37375

上周跟几个老朋友聚餐,大家围坐一桌,刚开始都聊得挺好,没过多久,手机就成了主角。

有人刷新闻,有人看短视频,有人回微信,大家都在各自的屏幕里忙活,现场说话的人渐渐少了。我倒是没怎么看手机,就安安静静地听他们说。

我以前也是天天手机不离手,总觉得有看不完的信息,刷不完的内容,每天看手机时间越长,心里就越焦虑。后来想着,这样下去也不行,我需要给自己找点别的事做。

我发现,当我们把每天花在手机上的零碎时间,甚至是整块时间解放出来,其实能做不少让自己身心都向上生长的事。

这几年来,我慢慢养成了几个让我受益匪浅的“低成本”爱好。没花多少钱,但给我带来的收获,是手机屏幕给不了的。

1、读书

过去,我总说自己没时间读书,捧起书没看几页,手机一响,或者脑子里一闪过点别的念头,书就扔一边了。那时候觉得,手机里各种资讯、短视频应有尽有,看书多无趣。

但慢慢发现,手机里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,看的时候觉得热闹,看完什么也没留下,心里反倒更空虚。

那时候,我开始想,能不能把看手机的时间用来看看书?不是那种功利性特别强的书,就是自己感兴趣的,能让自己心静下来,增长点见识的书。

放下手机去读书,对我来说,就像是主动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安静的“向内求”空间。它引领我们去思考,去感受,去跟作者的心灵对话。

当我把手机调成静音时,手里捧着书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每一次翻页,每一次思考,不急着看到结果,只是享受这个生长的过程。

读得多了,慢慢地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一些,心里也更安定一些了。这种踏实感,是刷一百条短视频都换不来的。

2、运动

以前觉得运动太累了,宁愿躺沙发上玩手机。别说去健身房,连下楼散步都觉得麻烦。年轻时不觉得有什么,仗着年轻熬夜玩手机,透支健康。

身体是自己的本钱,这个道理走到某个年纪才会体会到。所以,我决定开始运动。

小区附近有个公园,每天下午5点多就有很多人在那里跑步。我也是从跑步开始的。

刚开始很累,跑个一两百米就开始气喘。但当咬牙坚持下来,从几百米到现在每天5公里。流一身汗之后,真的有一种身体舒畅、心里轻松的感觉。

运动,对我来说,是一种非常有效的“事上练”。每一次迈步,每一次呼吸,都是在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,都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。

最重要的一点是,跑完之后压力释放了,你会感到整个人都轻松了。

3、写作

可能有人觉得写作离自己很远,觉得那是作家才做的事。

其实不是,写作,就像是跟自己的心对话,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整理出来,把心里的高兴、难过、困惑都写下来。

我开始写作,也是因为放下手机后,发现自己有很多“心事”没地方安放。刷手机时,注意力被各种信息吸引,根本没空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。

当我把手机丢开,静下心来时,那些平时被忽略的念头、情绪就冒出来了。把它们写下来,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梳理和反省。

写下来后,很多想不通的事情,写着写着就明白了;很多纠结的情绪,写着写着就慢慢平复了。

坚持写作,就像是每天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功课。不用追求写得多好,也不用给谁看,只是坚持写。写得多了,思绪会变得更清晰,表达能力也慢慢提升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个过程让你更了解自己,能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,把它们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
4、学技能

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,如果停止学习,很快就会觉得跟不上步伐。

以前,我学东西挺“碎片化”的,看到什么热门就去了解一下,都是通过手机接收一点皮毛的信息,感觉好像“什么都知道一点”,但真要用的时候,又什么也不会。

这是一种以为自己知道,其实根本没学到家。

当我决心放下手机,把时间用在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上时,我就开始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、觉得有长期价值的技能,下定决心去系统学习。

学技能跟读书、写作一样,需要专注和持续的投入。但手机弹出来的消息、各种app的提醒,都会轻易打断学习的节奏,让本来需要一两个小时深度学习的任务,被切割成无数个碎片。

我建议,学技能时,把手机放在视线之外,给自己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。这是一个“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”的过程。可能学很久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,可能需要反复练习枯燥的基本功。

最好的投资,就是投资自己,学习技能,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增加可能性,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。

5、看电影

你是不是觉得,看电影算什么“自律爱好”?这就是休闲娱乐。是的,它是休闲娱乐的一部分。

以前,看电影时边看边回信息,或者看到一半忍不住刷刷朋友圈,结果电影剧情没看懂,情绪没进去,时间花了,但没有真正放松,也没有任何收获。这是一种消耗,不是真正的休息。

放下手机看电影,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沉浸。是愿意把注意力完全交给屏幕上的故事,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,去思考电影里传递的一些想法。

这时候的看电影,不仅仅是打发时间,它能打开你的眼界,让你看到不同的生活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思考方式。而且,我们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,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,这同样也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
它是一种有质量的休闲。不像刷手机那样被动接受信息流,看电影需要你主动去投入,去感受。

这种投入,反而能让大脑得到更好的放松和滋养。

它让我明白,真正的休息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做一些能让身心都能得到滋养的事情。

你看,这些爱好其实成本都很低,需要的不过是时间和坚持。

放下手机,不仅是放下了一个工具,更是解放了自己的注意力,让心有了“住”的地方。

当不再把大部分空闲时间交给手机时,你就自己多了很多可以用来深耕、用来感受、用来创造的时间。

就像《道德经》里说的:
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
所有的改变,都从微小的决定开始。放下手中的手机,就是开启另一种人生的第一步。